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智慧城市在疫情研判、聯防聯控、傳播追蹤、資源調配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疫情像一塊試金石,檢視著智慧城市發展成果,也促進智慧城市建設理念更新。當前正處在“十四五”即將開局的關鍵時期,重新審視、深刻理解、科學描繪智慧城市發展規律至關重要。
“新基建”為智慧城市建設注入新動力
當前,國家大力推進以5G、人工智能、物聯網為代表的“新基建”,為智慧城市建設注入新動力。新一代信息技術浪潮奔騰而至,刺激著城市經濟、治理、民生等各個領域的應用升級迭代,從兩個層面重構著智慧城市的發展邏輯:一是對網絡連接、應用生態和數據價值的技術重構;二是對發展理念、規劃方法和運營模式的戰略重構。“新基建”孕育新動能,將掀起新一輪智慧城市建設熱潮。
歷經10年風雨兼程,智慧城市經歷起步期、成長期,目前即將步入3.0時代。第一階段(2011-2015年),處于智慧城市1.0時代,以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為主要特征。3G網絡、城市光網建設剛剛興起,信息基礎設施不夠完善,嚴重制約了信息互聯互通,阻礙移動互聯網、o2o等應用發展。這一時期更加強調建設無線城市、城市光網等信息基礎設施。第二階段(2016-2020年),處于智慧城市2.0時代,以智慧應用建設為主要特征。4G網絡建設興起,網絡性能和網絡覆蓋有了大幅提升,但是市民的切實獲得感不強。因此,更加強調建設老百姓可感知的智慧城市,從智慧社區、智慧園區、智慧商圈等時空維度,解決日常生活痛點,以場景創新讓市民體驗智慧城市的魅力。第三階段(2021-2025年),進入智慧城市3.0時代,以“AI賦能城市”為主要特征。5G建設加速萬物互聯,數據資源呈幾何級增長。但是智慧應用更多是體現流程效率的信息化,而非體現數據價值的智能化。因此,要更加強調機器學習、模式識別等人工智能技術應用,釋放數據潛能,讓城市更具有思考力、決策力和行動力。
智慧城市3.0下出現哪些重構
智慧城市3.0是萬物互聯、數據驅動、融合創新的新型智慧城市。從發展理念來看,更加注重城市發展“韌性”,提升面對重大事件沖擊的自適應能力。從頂層設計來看,更加強調“一張藍圖繪到底”,向科學規劃要效益。從運營模式來看,更加強調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的機制建設,激發社會力量的參與熱情。從影響程度來看,智慧城市3.0不是網絡、應用、數據的簡單疊加,而是重構產生的巨大乘數效應。
1.重構網絡連接,開啟萬物互聯
5G作為智慧城市3.0的關鍵基礎設施,具有超大鏈接、超高速率、超低時延的特點,推動智慧城市由“人”的鏈接走向“物”的鏈接時代。第一,網絡連接主體更加廣泛。5G具有超大規模連接能力,每平方公里可鏈接數超過100萬,能夠將人、物、組織等每一個城市部件鏈接起來,形成龐大、智能的感知網絡,滿足各類終端的廣泛鏈接需求,提升智慧城市的感知能力。第二,網絡連接速度更加快速。5G速率峰值可達20Gbps,網絡延時僅0.1毫秒,滿足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端到端的高速傳輸需求,提升智慧城市的傳輸能力。第三,網絡連接需求更加靈活。邊緣計算和云計算相互融合,高頻次、實時性、安全性高的數據在邊緣側直接運用,終端成為智能體,逐步實現“萬物互聯”向“萬物智聯”升級迭代,更好地滿足網絡連接的差異化需求,提升智慧城市的應變能力。
2.重構應用生態,創新運營模式
“AI+”成為智慧城市3.0的應用主流,智慧應用由單一化、分散化、信息化向多樣化、協同化、智能化應用生態升級。第一,智慧應用服務能力更加智能。人工智能促進傳統智慧應用升級改造時,多元場景創新層出不窮,人工智能賦能讓智慧城市各類應用更加“聰明”。第二,智慧應用服務模式更加協同。智慧應用從碎片化向集成化轉變,以市民為中心、以數據來驅動,提供系統化、整合化應用服務,提升政府部門間協作效率和資源利用效率。第三,智慧應用運營模式更加多元。智慧應用建設運營由政府“包辦一切”向政府、企業、科研機構“協作共贏”轉變,更加強調市民和企業的參與感,以開放、創新吸納社會各方力量的廣泛參與。
3.重構數據價值,強化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作為智慧城市3.0的新內核,重塑網絡價值,促進技術創新、理念創新、模式創新。第一,網絡數據由量變到質變。運用廣泛分布的傳感器網絡獲取和匯聚更龐大、更全面、更精確的實時數據,消除數據孤島,實現數據的整合共享、即時連接,形成面向公眾、科學有效的大數據共享機制。第二,網絡價值由數據到智慧。由數據到智慧要經歷數據、信息、知識、智慧過程。機器學習、模式識別等人工智能技術廣泛應用,加速釋放數據價值,形成面對復雜形勢的快速決策能力和個性化服務能力,促進社會組織模式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第三,網絡潛力由智慧到智能。智慧城市不僅解決“智力”問題,更要解決“能力”問題,實現知行合一。智能制造、車聯網、遠程醫療等新型智慧應用,不僅要提升判斷力和決策力,更要提升行動力,從模擬人向超越人邁進。
總體來說,智慧城市3.0有三大特征:一是智慧性。人工智能滲透到城市的經濟、社會、民生等各個方面,擴大了智慧的“廣度”,城市治理更加精細,城市經濟更加智能,“智慧”融入城市生活。二是創新性。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增強了智慧的“深度”,催生新技術、新模式、新生活,用智慧技術重塑城市生產模式和生活品質,“創新”唱響城市主旋律。三是包容性。人工智能技術的日益成熟,增加了智慧的“溫度”,逐步形成以人為核心的個性化、人性化、智慧化服務,“包容”溫暖城市居民。
未來在智慧城市3.0建設中,政府更多要引導,而非主導。政府是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者,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主導者,智慧應用生態建設引導者。傳統的智慧城市建設由政府主導、政府投資、政府運營,這在夯實基礎階段是需要的。但是,隨著人工智能成為智慧城市的核心驅動力,深度滲透到城市發展的經濟、生活、醫療、養老等各個方面,智慧城市更需要形成政府引導、企業參與的建設運營模式,形成“春色滿園關不住,智慧之花遍地開”的智慧應用生態。同時,要發揮智慧城市重大工程的示范效應、帶動效應,建立智慧城市重大工程的科學決策機制和智慧應用的效果評價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