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世界的發展和進步,越來越多的國家重視信息化、智能化的建設,目前全球不少于200個關于“智慧城市”的項目,且均已投入實施。美國率先提出了國家信息基礎設施(NII)和全球信息基礎設施(GII)計劃。接著,歐盟又著力推進“信息社會”計劃,并確定了歐洲信息社會的十大應用領域,作為歐盟“信息社會”建設的主攻方向。在2007至2013年間,歐盟為信息和通信技術研發所投入的資金約20億歐元。歐盟委員會隨后更將信息和通訊技術列為歐洲未來的戰略發展重點,指定了《物聯網戰略研究路線圖》。國際智慧城市組織ICF(Intelligent Community Forum)等相關機構相繼成立,并開展“全球智慧城市獎”評選活動。
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在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引領信息技術應用、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建設“智慧社會”。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新型城鎮化要處處體現以人為核心,提高柔性化治理、精細化服務水平,讓城市更加宜居,更具包容和人文關懷。這些都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指明了方向和路徑。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帶來幾個案例,看看世界各國關于智慧城市的發展情況。
新加坡
“智慧國2015”或稱“iN2015”計劃是新加坡于2006年推出的一個為期十年的資訊通信產業發展藍圖。它通過對基礎設施、產業發展與人才培養、及利用資訊通信產業進行經濟部門轉型等多方面的戰略規劃,意在達成新加坡成為一個由資訊通信所驅動的智慧國家與全球都市的未來愿景。如今,十年期限已過,在“智慧國2015”的推動下,新加坡資訊通信產業的發展在亞洲排名首位并在全球排名前10位,特別是在電子政府領域,新加坡的表現更為優異,多年以來保持其在稻田大學電子政府研究排名的首位。
韓國
韓國政府早在2006年啟動了以首爾為代表的智慧城市建設,該計劃被稱作U-city。韓國政府傾力打造的U-city正在從根本上改變著韓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城市設施管理方面,利用無線傳感器網絡,管理人員可隨時隨地掌握道路、停車場、地下管網等設施的運行狀態;在城市安全方面,首爾利用紅外攝像機和無線傳感器網絡,在監測火災時,可以突破人類視野限制,提高火災監測自動化水平;在城市環境方面,u-環境系統可以自動給市民手機發送是否適宜戶外運動的提示,市民還可以實時查詢氣象、交通等方面的信息;在城市交通方面,u-交通系統是智能交通系統(ITS)發展的最高階段;在城市生活方面,韓國首爾不少街道或廣場裝有一種生態友好的媒體顯示屏,通過利用電子芯片,可以使LED的能耗降低26.7%。
荷蘭
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智能城市建設的主題是可持續化發展,其目標是到2025年,相比1990年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40%,主要由可持續生活、可持續工作、可持續交通和可持續公共空間四個部分組成。阿姆斯特丹的智慧城市建設正在進行之中,其效果非常顯著,主導方通過網站報道最新的進展,目前項目已經擴展到18個。通過節能智能的技術,該市可以很大程度地降低城市居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Geuzenveld地區,當地的電網管理者為超過500戶家庭安裝智能電表和能源反饋顯示設備,促進居民更加關心自家的能源使用情況并學會制定家庭節能方案,使這些家庭節省能源超過8%,使相關家庭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低近9%。另外,在近期的一些項目還計劃在互聯網上建成可以實時監控家電用電情況的家庭能源監控系統,以便今后開發遠程遙控電器的系統等。
日本
早在2007年,日本政府推出了智能交通系統(ITS)新的實施方案,希望利用信息技術建立環境友好型的社會來節能減排。日本的戰略是要緩解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利用信息技術等進行更加先進的管理,緩解道路的擁堵狀況等。目前,日本已經建立了1700萬個ETC的收費點,ETC的普及率已經達到了70%。通過使用ETC這個系統,在收費站出現的擁堵狀況已經得到了全面的解決,智能交通管理的效果顯而易見。緩解了地面道路的擁堵狀況之后,東京市政府又將眼光投向了他們最值得驕傲的優勢項目——新干線,希望能夠通過智能系統的構建將其本身的優點進一步放大。資料顯示,整個東京都市圈范圍內,現有280多公里地鐵線,鐵路近3000公里。軌道交通構成了城市公共交通的骨架體系,特別是在連接市區與郊區及遠郊區的放射線方向上,更是占據主導地位。軌道交通系統每天運送旅客3000多萬人次,擔當了東京全部客運量的86%。在早高峰時的市中心區,有91%的人乘坐軌道交通工具,而小汽車僅為6%。如今的東京地鐵線路已經實現了全智能控制,通過數據采集和分析,地鐵運營和控制中心能夠第一時間獲得各個車站的客流情況,早晚高峰時段的線路擁堵狀況以及其它的突發情況,并有效而快速地找到相應的解決措施和方案。智能化的東京地鐵無疑將為東京未來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
紐約
2005年紐約市啟動電子健康記錄系統,并于2009年由美國聯邦政府與紐約市健康和心理衛生局共同推進該系統的建設和升級。目前,紐約市各大醫院和社區醫療保健機構普遍采用全套電子病歷系統,該系統極大方便了醫生對病人病歷的調檔會診,提高醫療措施的準確性。建立網上醫療信息交換系統,促進系統之間醫療信息交換和信息共享。開發移動醫療應用程序,為居民提供隨時隨地的醫療健康服務。隨著信息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深入應用,電子醫療已經成為紐約吸引人才和創造就業關鍵的三大領域之一。加快推進寬帶服務校園計劃,擴大寬帶鋪設和數字服務覆蓋率,加快紐約打造美國最大的無線網絡覆蓋城市。各大校園廣泛推進智能圖書館和智能校務管理計劃,利用無線射頻識別、傳感器等技術,創建智慧讀者服務大廳和教學管理信息系統,實現自動圖書管理和教務信息智能管理等。紐約大學致力于推進信息化在教學管理中的應用,通過升級Blackboard教學管理平臺為基于Java語言開發Sakai平臺,實現對教學管理特殊功能的個性化定制和設置,力爭通過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實現其連接全球各個社區的戰略目標。
從以上案例中,不難看出越來越多的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投身到智慧城市的建設當中。在智慧城市的背景下,采用包括下一代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以及云計算在內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改革城市管理模式,創新智慧化的管理方法,對于實現城市管理現代化和政府公共服務信息化而言,已是勢在必行。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以解決實際問題、改善民生為導向,借助現代信息技術,著重加強和創新社會綜合管理體系建設,將可視化、無線通訊、衛星定位、AI算法等智能技術融入到城市建設之中。
世界在萬物互聯的浪潮中更加智能化,城市的發展也倒逼了科技創新的速度,越來越多的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投身到智慧城市的建設當中。在智慧城市的背景下,采用包括下一代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以及云計算在內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改革城市管理模式,創新智慧化的管理方法,對于實現城市管理現代化和政府公共服務信息化而言,已是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