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可知的遠古時期開始,人類采用結繩計數,開啟了人類對數字的記錄和計算。后來,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又發明了算盤、手搖計算機等比較簡單的機械性計算工具。
1946年,人類發明了第一臺由電子管組成的電子計算機,標志著人類的計算工具告別了機械時代。時至今日,隨著超級計算機、云計算平臺的發展,人類的計算能力走向了新的高度,處理數據的速度有了質的飛躍。
云計算改變生活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越來越智能化,智能手表、智能汽車、智能家電、智能建筑等智能化產物層出不窮。或許很多人都還不知道,眾多的智能產品其實都是在云端實現的。云計算就是把計算資源放在網絡里,將網絡里的計算機虛擬成一臺前所未有的“超級計算機”,人們可以通過各種終端,享受由其提供的強大的信息服務。云計算就是網絡計算。
云計算的本質特征是按需提供計算服務,而不是事先配置資源,它的計算能力可以動態伸縮。而傳統的數據中心只能按照最大流量來配置,但事實上它的平均利用率只有15-20%。由于規模經濟性和眾多新技術、新方法的運用,加之共享使用可以大大提升資源利用率,云計算的性價比較傳統模式提高了30倍以上。
云計算與智慧城市逐步接軌
開發者們可以通過云計算在技術上實現數據分析,進而改善世界各地城市居民的生活條件。芝加哥正在進行的工作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芝加哥是首批在全市范圍內安裝傳感器來永久測量空氣質量、光強度、音量、熱量、降水、風和交通的城市之一。
來自這些傳感器的數據流入云中進行分析,用于發掘改善居民生活的方式。芝加哥ArrayofThings項目收集的數據集將在云上公開,以供研究人員尋找分析數據的創新方法。
云帶領我們進入智能化生活
一切都可以變得“智能化”——智能手表、智能衣服、智能電視、智能家居和智能汽車。絕大多數的智能設備的軟件都是在云端運行的。
無論是家里的溫控器、手腕上的活動跟蹤器,還是漂亮的超高清電視上的智能電影推薦,它們都由在云上運行的分析引擎驅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