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領導人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上強調,要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大數據中心作為新基建的七大領域之一,與5G基建、工業互聯網等以高科技為核心的新型基礎設施一起,為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同時也為中國經濟的結構化轉型尋求突破口。
數據中心是數據計算、存儲和交互的場所,是互聯網、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領域的通用支撐技術,也是當前被公認的新基建方向之一。數據中心按照服務對象可以分為互聯網數據中心(IDC)、企業數據中心(EDC)和國家數據中心(NDC),目前IDC是大數據中心發展的重點。隨著5G商用的普及,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加速,數據流量爆發式增長,推動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的建設進程正在加速。
建設大數據中心,不僅能夠創造新型的信息消費市場,為經濟增長提供更多動能,更具備關鍵的戰略意義,目前我國IDC機柜數量只占全球的8%,相比于龐大的互聯網用戶數量,該比例較低,未來國家之間的經濟競爭很大程度上是數字經濟的競爭,因此我國有必要加大數據中心這類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與此同時,我國大數據中心的建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根據Synergy Research最新的研究,目前美國依然占據近40%的主要云和互聯網數據中心站點,中國、日本、英國、德國和澳大利亞合計占據總數的32%,在超大規模提供商中,除微軟、亞馬遜和谷歌外,中國的阿里巴巴、百度和騰訊公司表現較為亮眼。
立足當下,特殊的經濟形勢和疫情使得中國經濟不得不尋找新的增長點,以大數據中心為代表的新基建就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根據產業前瞻研究院的數據,2018年我國IDC市場規模為1228億元,2019年將達到1560.8億元,同比增長27.1%,按照該統計口徑,且考慮到今年中央對新基建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2020年我國IDC市場規模或將突破2000億。
作為新基建的重要內容,大數據中心涵蓋的新興技術很多,如云計算、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大數據中心可通過處理海量互聯網、物聯網或企業的結構化信息和非結構化信息,為用戶提取出有價值的信息。不難想象今后的世界將是一個數字化的世界,移動通信技術不斷更新升級促使更多的行業進入萬物互聯的時代,任何可以想象到的高科技產品和服務,如自動駕駛、虛擬現實、可穿戴設備、超高清視頻、智慧城市等都將產生海量的數據,這些數據的存儲和管理必然需要大數據中心的支撐。此外,企業數字化、公有云和私有云的建設也對大數據中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數據中心將成為傳統產業數字化的新引擎,加速我國數字經濟的發展。
此外,大數據中心的建設將帶動眾多產業協同發展,實現產業聯動。大數據中心的產業鏈上下游主要包括三大環節,上游是基礎設施建設環節,包括計算機設備、寬帶、制冷設備、電力供應、土建等,中游是IDC托管/增值環節,主要是運營商、云廠商和第三方服務商等,下游是數據中心的應用環節,涵蓋互聯網、制造業、金融、醫療等多種類型行業,且行業范圍仍在擴展階段。
因此僅大數據中心一項基礎設施的推進,就能輻射到整條產業鏈眾多的行業,對相關產業的拉動作用較大。以電力供應設備電源系統為例,它不僅是數據中心建設的底盤,也是5G和新能源充電樁等新基建的底盤,它所包含的UPS和HVDC兩類電源方案都將因此得到快速發展,特別是HVDC憑借其運行成本低、負載率高、能耗低等優點,優先成為大型數據中心的供電主流,在新基建的帶動下,該行業有望迎來變革,有機構保守估計數據中心電源市場每年將新增100億左右。
當然,現實中大數據中心的建設還存在著一些瓶頸,比如技術方面的可靠性、可擴展性和可運維性等問題,不過這些問題終將隨著技術進步得到優化。隨著越來越多的生產、生活場景數據化,未來大數據中心將有著廣泛的發展前景,大數據中心將以數字為紐帶、以市場為導向,布局于多種高科技應用場景之中,成為建設數字中國和智慧城市國家戰略布局不可或缺的力量之一。